林海雪原是哪個電影製片廠的產品
A. 電影林海雪原是哪個電影製片廠的產品
八一 1946年冬,為消滅盤踞在威虎山的土匪座山雕,我東北人民解放軍決定派偵察排長楊子榮化裝打入威虎山,實現里應外合消滅座山雕的計劃。楊子榮上山後,狡猾的座山雕多次進行試探,他都機智應付,取得了座山雕的信任。除夕之夜,楊子榮利用給座山雕慶賀六十大壽之機,在威虎廳大擺百雞宴,以配合小分隊實現殲敵計劃
B. 林海雪原的基本資料
林海雪原(1960)(TRACKS IN THE SNOWY FOREST)
片名:林海雪原
語 言:國語
顏 色:黑白
類 型:戰爭/劇情片
語 言:普通話
製作公司:八一電影製片廠
化妝:孟長安
特技設計:龔枚
解說:白景晟
演唱:中央音樂學院合唱隊
指揮:黃飛立
作曲:李偉才
伴奏:中央音樂學院管弦樂隊
特技攝影:謝祀宗
C. 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是什麼
1、《永不消逝的電波》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王蘋執導的劇情片,由孫道臨、袁霞主演,於1958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跡為原型,講述了中共黨員李俠潛伏在敵占區,為革命事業奉獻出生命的故事。
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D. 還記得《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嗎
大家好,我是小橙,很高興今天在這里回答這個問題,還記得《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嗎?作為70後的我對於八一電影,可以說是最熟悉不過的,八一電影製片廠始建於1952年,前身是八路軍“延安電影團”,以拍攝軍事題材影視片為主,八一拍攝很多,也不需要我一一列舉。
進入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電影業發生重大變化,港台電影以及好萊塢大片,國產影片加快市場化步伐,這一切都對體制內的八一廠提出了重大考驗。面對新的形勢,八一廠調整推出了《我的長征》、《雄關漫道》;在紀念建軍八十周年時,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擊》、《殲十齣擊》等一系列屢獲大獎的優秀影視作品,但是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2017年年底上映的馮小剛導演的《芳華》,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參與出品的最後一部電影,因為2018年2月2日,八一電影製片廠將與原總政歌舞團、總政歌劇團、總政話劇團、總政軍樂團合並為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八一電影製片廠對內更名為“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電影電視製作部”。
很高興今天在網路知道給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這里和我一起討論。
E. 林海雪原是哪個電影製片廠的產品
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
F. 林海雪原群眾演員
《林海雪原》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製作,劉沛然導演,王潤身,張勇手,張良為主演的一部關於解放軍剿滅盤踞在東北的由國民黨殘部組成的土匪武裝的故事。
G. 在小說和京劇中楊子榮的形象有什麼不同
電影版楊子榮——正!
電影《林海雪原》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於1960年拍攝。這是小說《林海雪原》首次被改編為藝術作品。雖然人物依然擺脫不了臉譜化、公式化的毛病,但電影膠片帶來的生動影像,令許多年輕觀眾大呼過癮。驍勇善戰的小分隊戰士們在林中滑雪穿行的場面,一度被譽為經典鏡頭。由於電影劇本的寫作盡量忠實於曲波的原著,加上時代的局限,這時的楊子榮過多地強調了「正」。
觀眾印象:
《林海雪原》的原著和電影我都是非常熟悉的,當年的娛樂就是那麼幾部戲,沒什麼選擇的餘地。所以楊子榮給我的記憶特別深。(廣州軍區某干休所林先生,40多歲)
樣板戲楊子榮——假!
《智取威虎山》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產品:「座山雕:臉怎麼紅了?/楊子榮:精神煥發。/座山雕:臉怎麼又黃了?/楊子榮:防風塗的臘。/座山雕:天王蓋地虎。/楊子榮:寶塔鎮河妖。/座山雕:原來是馬旅長的人。」——樣板戲中這段著名的唱詞,座山雕和楊子榮公式化的舉手投足,很多中年人到現在還能擺得出來。但樣板戲中的缺陷非常明顯,「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是虛幻的、概念化的,楊子榮在戲中是個沒有七情六慾,以「英雄」為職業的偉大人物。人物臉譜化,形象不夠立體。
觀眾印象:
我們這個年紀,覺得京劇版的《智取威虎山》反倒更有新意
H. 電影<林海雪原>是哪個電影製片廠的產品
電影《林海雪原》1960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根據曲波同名小說改編拍攝
I. 八大革命樣板戲是哪八個
1、《紅燈記》
革命現代京劇之一;《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它的原創作者是黃泳江。《自有後來人》是一部以東北抗日聯軍為背景、反映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電影。
2、《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改編自曲波小說《林海雪原》,講述的是解放軍一支驍勇善戰的小分隊與在東北山林盤踞多年的數股土匪鬥志斗勇的故事。
3、《海港》
這部京劇被劃入"樣板戲"的序列,經過反復修改,使之在京劇唱腔、演出等方面的改革上均取得不少成績。其中激烈的階級斗爭描寫反映了當時高漲的革命熱情,以及敵我斗爭的復雜性。
4、《奇襲白虎團》
該劇由李師斌、方榮翔、李貴華根據中國人民志願軍偵察兵副排長楊育才在金城戰役中的英雄事跡編寫,參照的是《志願軍英雄傳》中《奇襲》一文。
5、《紅色娘子軍》
該片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和海南紅色娘子軍的戰斗故事。
6、《白毛女》
該片由同名歌劇改編而來,講述了喜兒被地主黃世仁霸佔後,逃進深山叢林,頭發全變白,後來被大春解救的故事 。
7、《沙家浜》
《沙家浜》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蘆盪火種》是由上海市人民滬團於1958年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一個抗日傳奇。
講的是1939年秋,在江陰縣顧山鎮對「忠義救國軍」的戰斗中,時任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劉飛,在戰斗關鍵時刻,親自率領警衛班向敵人發起沖鋒,打退敵人進攻,但自己也身受重傷。
戰斗結束後,面對日偽頑匪相互勾結、下鄉「掃盪」的險惡環境,在地方黨組織和群眾的支持幫助下,帶領數十名傷員,不畏艱險,重建武裝、堅持抗日的斗爭事跡。
8、杜鵑山
《杜鵑山》講述的是黨從井岡山派柯湘到湘贛邊界的杜鵑山領導一支農民自衛軍。途中柯湘被捕,恰巧被自衛軍營救。
自此,柯湘擔任了自衛軍的黨代表。她宣傳黨的階級政策,團結群眾,不斷擴大武裝。地主武裝頭子毒蛇膽勾結自衛軍中的叛徒溫其久,抓住雷剛的義母,誘雷剛下山,妄圖一舉消滅自衛軍。柯湘識破敵人毒計,主張用敵進我退的辦法,會合主力,粉碎敵人的進犯。
雷剛不聽勸阻,莽撞下山救母,結果中計被捕。柯湘率尖刀班救出雷剛母子,清除了叛徒。改造了這支自發的農民自衛軍。
樣板戲是指文革時期被樹立為「革命樣板戲」的以戲劇為主的二十幾個舞台藝術作品的俗稱。
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杜鵑山》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劇目。
(9)林海雪原是哪個電影製片廠的產品擴展閱讀
文革時期,有一些被樹立為文藝榜樣的,以戲劇作品為主,加上少量音樂作品的大中型舞台藝術作品,統稱為「革命樣板戲」或「革命樣板作品」,俗稱「樣板戲」。
「革命樣板戲」這個稱呼被叫響,始於1967年5月至6月。當時,江青扶植的舞台藝術作品會集北京,在六大劇場反復上演。
同時,《人民日報》等「兩報一刊」多有報道和評論,稱其為「革命樣板戲」,或者臨時稱其為「八個革命樣板戲」,並列出如下名單:「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
J. 電影<林海雪原>是哪個電影製片廠的產品
八一電影製片廠1960年出品
主演:王潤身
1946年冬,為消滅盤踞在威虎山的土匪座山雕,我東北人民解放軍決定派偵察排長楊子榮化裝打入威虎山,實現里應外合消滅座山雕的計劃。楊子榮上山後,狡猾的座山雕多次進行試探,他都機智應付,取得了座山雕的信任。除夕之夜,楊子榮利用給座山雕慶賀六十大壽之機,在威虎廳大擺百雞宴,以配合小分隊實現殲敵計劃。不料被小分隊俘虜的奶頭山土匪小爐匠欒平逃脫後突然來到威虎山,楊子榮以其大智大勇,採用先發制人的方法,控制了欒平,消除了座山雕和八大金剛對他的懷疑。解放軍小分隊和民兵及時趕到,活捉了喝得爛醉如泥的座山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