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如何獲得獎項
1. 電影《1917》採用了什麼拍攝手法,獲得了怎樣的獎項
《1917》是一部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科林、康伯巴奇等主演的戰爭類電影,於2019年12月25日在北美上映,2020年8月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拍攝手法一鏡到底巧妙運用, 並且奪得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影片聚焦兩名年輕的英國士兵,講述了一戰時期,兩名英國士兵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險穿越敵境傳遞重要情報的故事。
電影《1917》目前現有研究方向中多集中於對影片中一鏡到底剪輯手法的討論,話題也多為貫穿電影始終的一鏡到底畫面運用及成片效果。
2. 中國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過那些獎
截至到2019年5月6日,中國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委會特別大獎、特別技術獎、金棕櫚獎、最高綜合技術獎、最高技術大獎,獲獎影片及時間如下:
1、《楊貴妃》
1962年李翰祥執導的《楊貴妃》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改編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主要講述楊貴妃深得唐明皇的寵愛,貴妃之兄楊國忠憑妹顯貴,位居丞相,卻因為貪贓枉法,引起軍民共憤。最終貴妃走到梨花樹下投繯自盡,整部電影相當悲情。
2、《俠女》
1975年胡金銓執導的《俠女》奪得第28屆戛納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該片根據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中同名小說《俠女》改編,講述明代書生顧省齋為了妻子,與東廠交鋒對決的故事。《俠女》的武俠題材、戲曲美學和東方思考的完美結合,被後世的武俠電影模仿與借鑒。
3、《霸王別姬》
1993年陳凱歌憑《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這部電影可謂是華語電影巔峰之作,至今無電影可以媲美。該片改編李碧華的同名小說,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4、《戲夢人生》
1993年侯孝賢執導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它是一部記實性電影,以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為敘事主線,李老本人的口述回憶與拍攝重塑的場面相互穿梭交織,以李天祿的個體經歷呈現出台灣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間的歷史風貌。
5、《活著》
1994年張藝謀執導的《活著》獲評委會大獎。這是一部關於近代中國史詩的電影,影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電影和原著比較起來,基本接近於原著,也算是華語電影的一座巔峰。
6、《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1995年張藝謀執導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講述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鄉村少年水生來到上海灘投奔六叔,被安排伺候歌舞皇後小金寶所引出的黑幫悲情故事。也是張藝謀把文藝元素和類型片融合得更加成熟的一部。
7、《春光乍泄》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影片講述了一對同性戀人前往南美遊玩,因迷路都留在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結果卻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而分手的故事。這部電影無論從鏡頭、情節、主旨、美感都運用到了極致。是王家衛最有水準的一部電影。
8、《荊軻刺秦王》
1999年陳凱歌執導的《荊軻刺秦王》獲第52屆最高技術大獎。該片講述了公元前三世紀的中國,雄心壯志的嬴政如何統一天下,而不惜鏟除一切阻礙,最後建立空前帝國的經過。《荊軻刺秦王》中,陳凱歌把那個時代的歷史,很藝術地搬到銀幕上,算是對歷史的敬畏。
9、《鬼子來了》
2000年中國導演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獲第53屆評委會特別大獎。影片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個村子的農民看管照顧日本俘虜卻招來日本軍隊屠殺的故事。影片反映了中國人忍讓但堅韌不拔的性格。
10、《花樣年華》
2000年,王家衛執導的《花樣年華》獲第53屆特別技術獎。此片由王家衛自編自導,改編自劉以鬯的《對倒》,講述了一個關於遷徙的愛情故事。《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的電影。
11、《一一》
2000年楊德昌執導的《一一》奪得最佳導演獎。這是一部刻畫出家庭親情及生命意義的電影。本片主演講述了簡南俊一家人的各自生活軌跡直至婆婆病逝的故事。也是楊德昌遺作。
12、《青紅》
2005年由王小帥執導的《青紅》獲第58屆評委會大獎。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親認定遷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於是將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女兒,因此扼殺了青紅人生中最可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青紅》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探索家族長老和子嗣之間矛盾沖突的家庭故事。
13、《春風沉醉的夜晚》
2009年婁燁導演,梅峰擔任編劇的《春風沉醉的夜晚》獲得最佳編劇獎。影片講述2007年的南京發生的兩男一女的情慾故事,姜成和他的朋友羅海濤驅車前往海邊,偶遇了漂亮女孩曉雪,隨後三個人之間展開了一場慾望的斗爭。這是一部特別安靜的電影,沒多少對話,就連戲劇沖突都少。
14、《天註定》
2013年賈樟柯執導的電影《天註定》獲最佳編劇獎。影片主要講述了三兒騎摩托回家,與大海擦肩而過。大海焦灼於村裡的煤礦被私人侵佔。小玉告訴男友這個春天他們的感情要有個決定。廣州,小輝不停地換工作。四個中國不同地域的人,他們交錯相遇,各自面對生活之中的憂傷,愛與希望。這是賈樟柯最與眾不同的一部影片。
15、《刺客聶隱娘》
2015年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影片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說集《傳奇》里的《聶隱娘》一篇。主要講述了聶隱娘幼時被一道姑擄走,13年後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藝高超的傳奇女俠的故事。這也是侯孝賢拍出的最美電影,濃濃的唐朝古風,美到令人窒息。
3. 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影片要符合什麼條件
上映檔期在奧斯卡報名截止之前,得到奧斯卡評委最多投票的影片就是最佳影片。因為很大一部分的評委是金球獎的評委,所以金球獎被視為奧斯卡的風向標
4. 在影視獲得如何成就才能獲得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由周恩來總理發起的電影大獎。百花獎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並由觀眾投票產生獎項,因此又被稱為「觀眾獎」。
百花獎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為了體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獎杯為銅質鍍金花神。百花獎也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和最有群眾基礎的電影大獎。
陳瑾老師用過往的獲獎履歷告訴我們,我的獎是實至名歸,不是什麼冷門。陳瑾老師,曾先後獲得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主角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電視劇白玉蘭最佳女主角獎,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
所以努力提高自己的實力,才是最佳的捷徑。
5. 奧斯卡的電影獎項是誰評選的,怎麼選的
每年的11月,來自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下屬17個機構的6000多位成員會對奧斯卡獎項送審影片進行評選。通常的做法是評委們在每一個獎項中,從最佳導演到最佳化妝與發型設計,挑選出5部自己認為最好的影片。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成員都是電影業現役或退休的專業人士,他們有的是備受敬重的資深從業者,有的是往屆奧斯卡提名獲獎人。每位學院成員,只能提名自己專業范圍內的候選影片。比如說,一名編劇人員,不可以提名最佳音響效果的候選影片。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負責統計學院成員的投票情況。事務所採用的計票方法類似於英國選舉使用的「排序復選制」。計票時,首先依照選票上的第一選擇來計算候選影片的得票。如果某一部影片能夠在此輪達到規定票數,便可以獲得一個提名。得票最少的影片將被淘汰,然後將其得票依第二選擇重新分配給其他候選影片。如此類推,直到最後有5部候選影片達到規定的票數(最佳影片獎除外,這個獎項需要10部候選影片)。如果某部影片獲得絕大部分評委的提名,那就沒有必要再為該影片投票,學院會啟動類似於滲透效應的機制,使用分數衡量方案進行得票次高影片的篩選。當每個獎項的候選影片都達到規定的得票數量後,學院成員會進行第二輪評選。這一輪會簡單一點,成員只需要在每個獎項中挑選自己最喜歡的候選影片。在本輪成員可以評選自己專業以外的獎項,不過學院還是建議成員避免評價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一些人質疑這套評選制度的公正性。評委們是否在排序之前將所有影片觀看一遍才作出評價,這是一個問題。但是,更大的問題在與學院的人員構成缺乏多樣性。2012年的一項報告指出,94%的學院成員屬於白人,而超過77%的成員是男性。不過,據著名製片人兼學院成員格萊斯·烏文[2]表示,上述情況正在改善。然而實際上有待提高的方面還很多。比如今年參選的關於馬丁·路德·金的傳記電影《塞爾瑪》,在上周的評選中只獲得兩項提名。對此有人不滿,也有人對於學院成員的評選偏好不屑一顧(因為歷年奧斯卡獲獎人大多是白人)。
6. 急急急。。。。。。那位大俠能告訴我什麼叫票房在電影里有哪些獎項
票房特指電影或戲劇的商業銷售情況(還有其它一些釋義,可以去網路上搜索一下)。截止目前世界上票房最高的影片是《阿凡達》,全球票房達到了27億美元;第二位是《泰坦尼克號》,第三位是指環王3。不過如果計算通貨膨脹,這個冠軍就要換成1939年上映的《亂世佳人》了。
在BOX OFFICE MOJO上可以查到最新的電影票房。
BOM鏈接:http://www.boxofficemojo.com/
電影界的獎項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奧斯卡獎了,這是當今影響力最大的電影獎項。當然奧斯卡也有其片面之處,作為學院派的代表,奧斯卡對商業大片一向歧視,《阿凡達》,《蝙蝠俠:黑暗騎士》和《盜夢空間》等著名的高口碑商業片在奧斯卡上都僅僅獲得了些技術性獎項。這些年來只有《泰坦尼克號》與《指環王3》這兩部商業大片在奧斯卡上輝煌了一把。
此外金球獎,原先被譽為奧斯卡的風向標,其獲獎名單於奧斯卡曾驚人的相似。不過今年兩大獎項的名單差別很大。金球獎也是一大著名獎項。此外還有土星獎和美國演員工會獎等。
在國際上,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等都是享有盛譽的。
說到獎項,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特殊獎項——金酸梅獎。這是一個與奧斯卡相對應的獎項,其獲獎名單也惡搞般地在奧斯卡獲獎名單前一天公布。當然,金酸梅可不是什麼好獎,它是專門評選美國當年最爛影片的。《變形金剛2》 ,《暮光之城3》 ,《最後的風之子》 都曾在這兩年的金酸梅上出盡風頭。2011年,針對近年來興起的3D之風,金酸梅還新擴充了最爛3D電影獎項,《最後的風之子》不幸地中了頭彩。
當然,除此以外,還有一個無法忽略的電影網站——imdb。這是當今最權威的電影資料庫,imdb評分也是衡量一部電影的重要指標。8分(10分制)以上的電影都是經典之作,7-8分也是比較優秀的。
7. 電影的獎項的要求是什麼啊。。怎麼才能得獎。。
新人獎需要演的到位有表達出此人物的性格特點吧。。。。配角就必須在主角邊有出彩的地方但卻不能太過出彩。。。。總之就是要讓觀眾明白在演什麼,有所感染並且還能記得你的樣子。。。最好有一些意義所在。。。。不要為了演電影而演電影,。。。。。
8. 威尼斯電影節獎項揭曉,威尼斯電影節的評獎標準是如何界定的
9月8日,第76屆威尼斯電影落下帷幕,並且公布了獲獎者名單,DC新片《小丑》,獲得最高榮譽,最佳影片金獅獎,也成為歷史上首部,斬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漫改電影。最佳女主角是電影《世界的勝利》主演,阿麗亞娜·阿斯卡里德獲得,影帝被電影《馬丁·伊登》中的男主角盧卡·馬里內利奪得。
他們有獨特的傳統,它聚焦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即使影片有一些幼稚或者缺陷,只要有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接受,它的宗旨就是「電影是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會提出一些不同的口號,但是標准就是要有「藝術性」,選擇的電影不一定是導演最好的一部影片,但一定要有藝術性,也能代表時代新潮流。
9. 《少年的你》入選奧斯卡國際影片獎短名單,要獲得奧斯卡獎得具備什麼條件
在奧斯卡公布的最佳國際影片的時候,我們在名單裡面看到了中國電影《少年的你》的名字,而這個入選其實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其實是有著非常非常大的影響,同時也是對於我們中國電影發展的一種認可,而《少年的你》要去成功獲得這個獎項其實是非常非常難道,因為我們都知道要獲得奧斯卡的獎項不僅僅只是電影本身的質量是非常非常好的。
因為我們都知道每一個人對於電影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所以電影是否可以獲得獎項也很大的可能取決於評委,因為我們知道評委不一定和大眾一樣,都是一樣的眼光的,所以我們也要去知道好的電影是一定要去經過多種挑選。
10. 獲得最佳影片的電影《寄生蟲》,是如何獲得奧斯卡青睞的
北京時間2月10日,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行,《寄生蟲》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導演獎,這是韓國電影首次獲該獎項(前最佳外語片)提名就獲獎。影片還獲得最佳原創劇本。《寄生蟲》是韓國電影首次在奧斯卡上獲獎的影片。
並且《寄生蟲》是對韓國社會當下的深刻觀察和真實反映,導演想表達的是:有錢才會善良,我們是被逼成不善良的。有觀眾甚至總結出,窮人就是因為被生存壓迫之後才變得惡毒和不擇手段。窮人不僅是富人的寄生蟲,還是社會的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