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星際救援看到了什麼
① 看完火星救援,覺得這電影在向中國傳達些什麼
中國與美國的關系以及中國待人友好,善良
② 《太空救援》熱映,講述外太空的電影作品還有哪些
《太空救援》是克里姆·斯彭科執導,柳波芙·阿克肖諾娃、弗拉季米爾·弗多維琴科夫等主演的電影,於2018年1月12日在中國上映。
於外太空的「禮炮7號」空間站意外與地球失去聯系,工程師維克托·阿約金和退役宇航員弗拉基米爾·費奧多羅夫臨危受命,搭乘聯盟號T-13尋找「禮炮7號」的蹤跡,當經歷宇宙空間對接、太空艙寒流、空間站失火、太陽能充電系統失靈等一系列危機准備返航之時,卻被告知空間站即將被擊落,一場更大的太空災難正在襲來。
給大家推薦的這些都不錯,希望有空的時候大家看一下。嘿嘿
③ 中國在電影《火星救援》中最後提供了什麼幫助
在我個人看來,在這部與航天相關的科幻影片中,自然少不了中國航天的戲份,影片首映時甚至組織了中國航天人專場,邀請戚發軔等航天「大咖」來觀影,可見對中國航天觀眾的重視。航天界嘉賓表示:「從《地心引力》對中國神舟飛船的嘲諷,轉變為對中國救援隊的信任和依賴,後續火星戰神任務中出現一名中國航天員,表現了對中國展開國際合作的期待!」
怎麼樣?如果喜歡我的回答的話歡迎給我留言和點贊吧~
④ 找一部星際電影,探索隊探索一個星球失聯了,然後救援隊去救援,結果星球外有時間亂流,救援隊先到達了星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⑤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叫火星救援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一個宇航員被遺失在荒涼的
你好,電影火星救援下載鏈接如下:
⑥ 電影《太空救援》好看嗎
貴在真實的英雄氣魄
文/夢里詩書
毫不遜好萊塢電影的製作水準,俄羅斯的《太空救援》以一場真實事件為藍本的展開,將人置身於了浩瀚而又危機四伏的太空宇宙,但同樣頗為遺憾的是,電影並沒有能藉此發力,講好一個其實本就驚心動魄的故事,俄國電影在敘事上的薄弱,展露無遺。
電影原取材於發生在前蘇聯冷戰時期的「禮炮七號」事件,故事以「禮炮七號」空間站失聯後,蘇聯政府面對各方壓力,派出一位工程師一位退役宇航員,兩人冒死前往太空修復,克服重重危機順利返航的故事,而《太空救援》最令人倍感驚喜的便是電影尤為出色的製作,其既將太空的絕美壯麗淋漓盡致的呼之欲出,於此同時電影也不乏太空生活細節的勾勒,太空飛船上的小強,偷帶入太空的酒,偶爾為之的俄式幽默,都令電影將原本枯燥的真實事件變的生動了起來。
在這部電影中其實不難看出其對好萊塢式敘事的借鑒,而導演也希望用冷戰時期的政治博弈和神學色彩為電影營造更為豐富的內在層次,只是非常可惜的是不管是借鑒也好,還是其所寄望的內在深度,兩者做的其實都並不討巧,首先是在格局上電影其實並沒有用高層矛盾來營造真正的深度,其次導演關於「光」的神學構思也只是淺嘗即止,這些元素的填充反成為了電影的累贅。
真實事件的改編對《太空救援》是一把雙刃劍,它雖然賦予了電影以真實的感動,令人重溫以這段人類追夢宇宙的艱險歷程,但同時也限制了劇情的發展方向,如何在有限的劇情里做出高潮迭起的戲劇張力,從很多的俄國電影來看這一點其實一直都是其說不善的,而導演也自覺完全忽視了本尤為重要的時間緊迫感,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在看似專業,實則尤為無聊的問題探討上,這這使電影雖然在後段有著一定驚險刺激的鏡頭,總體卻顯得太過寡淡。
個人英雄主義主旋律的突顯,卻匱乏能燃人熱血的激情,《太空救援》相較於很多同類型電影其實並沒有太多的亮點可循,但其卻貴在了真實,電影對一段已被歲月塵封的奇跡追溯,那股無畏,令人足以致敬的英雄氣魄,才是電影真正的光。
⑦ 看電影《火星救援》之前需要了解哪些基本的科學知識
▍火星風暴
故事的起因是火星上突然而來的風暴,風速高達每小時180公里,幾乎摧毀了讓隊員們離開火星的火箭,他們只好提前離開。據果殼網最新一期《科學棒棒棒》主編徐來介紹,火星上形成不了180公里時速的風暴,因為180公里時速的風暴相當15級的強台風。可是火星的大氣壓只有地球的1%,從風的動能來說只相當4級的風。這其實是電影的一個技術bug,雖然原著作者Andy·Weir知道這個問題,不過為了劇情需要他還是利用了這個bug。
▍火星日
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 6 分之一,而火星的重力乃地球 2.5 分之一,火星也有自轉與公轉,如果我們依據太陽運動來定義時間,那火星一天的時間為:24 小時 39 分鍾 35.24409 秒,比地球太陽日長 2.7%。因此使用火星日便是根據火星的生態作息來過生活。
▍火星上種土豆
在火星上種土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男主是加州大學的植物學家,但是他並不擅長種土豆。種土豆不光需要活的土豆,還需要陽光、氧氣、二氧化碳和水。
目前科學界認為火星的土壤真的可以種蔬菜,不過要成功可不簡單,曾經有研究人員利用火星上探測器的數據,在地球上彷造火星的土壤,結果成功地讓植物發芽、生長,不過只活50天。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還需要養分,男主是一位植物學家,他看一眼真空廁所就找到了方法,因為糞便中微生物,可以得到植物所需要的養分和礦物質。不過,在火星上種土豆最重要的是:水!
▍水從哪裡來
男主為了種活土豆,他想到利用留下來的火箭燃料。火箭的燃料是「聯氨」(hydrazine,N2H4 )通過燃燒裡面的氫原子與周圍的氧氣結合,就會產生水:N2H4 + O2 → N2 + 2H2O。不過聯氨是傳統的火箭燃料,是有毒的物質,燃燒的過程一個不小心還會爆炸。所以男主沒有直接燃燒燃料,而是先用催化劑,把火箭燃料分離成了氮氣和氫氣。
我們知道氫氣和氧氣一起燃燒就會生成水,不過氫氣經常不能夠充分燃燒,會有小部分逃逸出來,聚集多了之後就會可能引發爆炸。不過男主馬特·達蒙反其道而行之,讓氧氣在氫氣中燃燒,為此他製作了一個設備,在其中充滿了氫氣,然後把氧氣一點點輸入進去,讓氧氣在氫氣中充分燃燒。但是他忘了自己呼出的氣體當中,也是包含氧氣的,這一點造成了後來的爆炸。最後他發現了這裡面的bug,戴上頭盔才解決這一bug。事實上,在Andy·Weir寫《火星救援》的時候,NASA就宣布了火星表面上有液態水,某些地區每到夏天就會有深色的「水漬」往山谷流下。
▍火星任務
NASA開展一次火星任務從開始到結束需要三年時間,前期需要大量的時間分成14次無人飛行任務運送物資到火星固定位置上。物資到位後,宇航員以常規方式進入地球軌道,乘飛船登上赫爾墨斯號。在准備期間,會有四次無人飛行任務為宇航員運送燃料和給養。一旦所有工作準備完成,宇航員就啟程飛向火星。花上數天時間,消耗大量化學燃料,將飛船送入火星軌道。進入火星軌道後,宇航員乘坐MDV(降落倉)抵達火星地表。他們結束31個火星日的任務後,MAV(返航倉)將他們送回赫爾墨斯號。
▍登陸火星
電影《火星救援》虛構了「Ares3號任務」搭載離子推進器的赫耳墨斯號飛船實現人類首次登陸火星。而離子推進器則是真實存在的科技,NASA位於格倫研究中心的電子推進實驗室,其」演進氙離子推進器"(簡稱NEXT)引擎,該7千瓦推進器旨在推動NASA未來的深空探測器,可達到時速32.1萬公里的推進力。"NEXT"的全稱為"NASA's Evolutionary Xenon Thruster",NEXT離子推進器是取代燃料火箭(工質),更適合太空飛行的(非工質)動力引擎。
▍火星救援難度
火星救援最困難的是如何離開火星表面。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想出了有去無回的殖民計劃,因為返航實在太難了。想想我們用來離開地球的火箭,那往往是非常巨大的;再比較一下月球登陸艙:小小的一隻盒子,就能飛離月球表面了。這就是重力和大氣造成的區別。當有人說起甲烷氧氣燃料,他們說的是從火星大氣中製造燃料的做法,這就是MAV(返航倉)起飛的方式,它先是在火星上降落,然後就待在那裡製造燃料。如果你能用火星大氣造出15000公斤的火箭燃料,那就相當於可以隨身少帶15000公斤燃料。
▍火星探測旅居者號
男主如何開著火星探測旅居者號駛過3200公里?主要是直接用太陽能板給蓄電池充電。同時為了保暖,男主做了一件被禁止的事情,就是挖出前幾次任務裝有2.6千克同位素鈈238的發電機,相當於一台大概1500瓦左右的取暖器。男主就是靠太陽能充電和鈈238的發電機取暖,駛過3200公里到了救援准備地點。
▍十六進制
16進制是計算機中數據的一種表示方法。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表示法不一樣。它由0-9,A-F組成,字母不區分大小寫。與10進制的對應關系是:0-9對應0-9;A-F對應10-15;N進制的數可以用0到(N-1)的數表示,超過9的用字母A-F。男主和地球圖片交流的時候為什麼要用16進制呢?不是還有二進制,十進制么?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編成代碼會比較短。畢竟火星到地球發張照片就要半個小時,所以如果用二進制0101寫不得寫死。而如果用26個字母呢?主角也說了,一個圓劃分得太細,不容分的清,造成信息誤讀反而減低效率。
▍星際通訊
電影中常常出現「用衛星來通訊」這個橋段,當然這件事情如果是只限定在地球上的話,從物理的角度來看是沒有錯的。我們行動電話所使用的通訊是透過無線電,基本上無線電只能夠直線前進,高山與大樓都會阻隔無線電訊號,所以地面上需要設立很多無線電基地台。就算沒有高山或大樓,地球本身也是球型,地球表面上就不可能有一條直線(不是弧線)把台灣與美國直接連起來。
所以就需要把訊號發射到天上的衛星,再從天上的衛星把訊號再傳到地球的另一邊。這種衛星就是通訊衛星,通常在地球的同步軌道上,同步衛星在地球赤道面上繞一圈24小時,與地球自轉時間相同,所以從地面上來看,相對於地球上是靜止在同一位置。
只要是同步衛星的訊號范圍內,就可以在任何一個時間做通訊。本片的場景包函了火星與地球,理論上火星與地球可以經由地面上的天線站,經由無線電訊號的傳送直接聯絡、也可以讓地面上的天線站透過火星與地球中間的衛星傳遞無線電訊號來聯絡。無線電訊號基本上是走直線的,因為火星與地球都會自轉,地面天線站隨著火星與地球的自轉,轉到無法讓無線電順利的傳送時,火星和地球就無法聯絡了。
▍中國宇航局在救援中的作用
中國宇航局主要作用是,將中國的太陽神火箭協助美國把愛麗絲號(MAV,男主最後回來的座駕)送到火星,NASA總結出兩份計劃:一是把愛麗絲號直接用太陽神送到火星,讓瓦特尼等到戰神四號的組員抵達;二是把愛麗絲號送到正在減速的哈美斯號(Hermes),並讓其加速,進行重力助推前往火星,把男主接走。NASA選擇了第一個,但有人秘密地把計劃二的內容告知戰神三號的組員,並在全員贊成的情況下告知控制中心,讓他們發射火箭,把愛麗絲號送上來。
▍為什麼要盡可能扔掉返航倉的東西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研究員發現:因哈美斯號進行重力助推後速度較快,只能進入較高軌道,而上升載具要載著一個人到達這個高度,必需減掉五千公斤的質量。因此,他們指示瓦特尼到達後把鼻錐、窗戶、控制台、座椅等等拆掉,僅剩下一張椅子和船殼,並從哈美斯號遙控升空。
⑧ 電影《火星救援》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在我個人看來,《火星救援》是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里斯汀·韋格、傑夫·丹尼爾斯、凱特·瑪拉、塞巴斯蒂安·斯坦、切瓦特·埃加福特聯袂主演。
怎麼樣?如果喜歡我的回答的話歡迎給我留言和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