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開國大典的宣傳主題是什麼
1. 說出電影《開國大典》要反映的主題是什麼
主要介紹了開國時的宏觀景象表達了人們的愛國之情
2. 電影《開國大典》的主要內容
1949年1月28日,中國共產黨取得了三大戰役的勝利,毛澤東等領導人與西柏坡的群眾一起歡慶勝利。而在南京,蔣介石發布了新年文告,李宗仁成為代總統。北平和平解放 ,蔣介石黯然下野,離開南京。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舉行,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搬到北平,周恩來代表中共,張治中代表國民黨進行談判,進展甚微,最後破裂。毛澤東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百萬雄師下江南,解放南京,鄧小平和陳毅制定了《入城守則》。
蔣介石最後一次拜別蔣母墓,悄然離開大陸。毛澤東進入北平後,積極籌備開國大典的各項准備工作。9月 30日,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 3點,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電影開國大典的宣傳主題是什麼擴展閱讀
《開國大典》的創作背景
1980年,李前寬、肖桂雲夫婦在拍攝《佩劍將軍》時接觸並了解了許多解放戰爭英雄的事跡,對他們為共和國的誕生所付出的血的代價有了真切的感受。
從那時起,李氏夫婦與編劇張天笑就萌生了把從三大戰役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這段歷史搬上銀幕的願望。另外,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認為自己有義務為領導人民走向光明的黨及其締造者留下歷史的記錄。
為此他們努力了八年,其間參加了多部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的籌備工作,積累了創作經驗。
3. 電影開國大典的梗概
電影《開國大典》劇情簡介:
1948年年底,毛主席、黨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揮了舉世聞名的 三大戰役 。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鄉親們在歡慶勝利。毛主席、朱德、劉少奇等領導人來到鄉親們中間。我軍在三大戰役中不斷取得勝利,國民黨軍隊連連受挫,蔣介石迫於形勢,推出李宗仁作代總統。
為了保護古城北平,毛主席、黨中央多次做國民黨將領傅作義的工作,希望他率軍起義,和平解放北平。經過大量的工作,傅作義終於認清形勢,順乎民意。蔣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飛離南京。但他完全拋開了李宗仁,對重要文件和人員進行了安排。
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揚秘密訪華,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熱烈歡迎。一個月後,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我黨政機關遷移北平後,蔣介石更加不安。接著周恩來與張治中開始了國共和談,進展甚微,毛主席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打響了渡江戰役。
南京解放,人民解放軍佔領了總統府。鄧小平和陳毅進入南京,並制定了《入城守則》。蔣介石最後一次拜別蔣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號,悄然離開了大陸。進入北平後,毛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了起義將領程潛,也接待了湖南來的老鄉,為開國大典做了最後的准備工作。
9月30日,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時,毛主席在神聖的禮炮聲中,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人們歡聲雷動,整個廣場沸騰了。
(3)電影開國大典的宣傳主題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影片介紹
《開國大典》,由李前寬、肖桂雲執導,由黃凱、盧奇、古月、孫飛虎等主演的電影,於1989年上映。
影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開國大典這一歷史的瞬間,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蔣介石、宋慶齡等100多位歷史人物的風貌。
二、獲獎記錄
1、1990年「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開國大典》,獲獎。
最佳導演:李前寬、肖桂雲,獲獎。
最佳剪輯:吳方海,獲獎。
最佳編劇:張天民、張笑天、劉星、郭晨,獲獎。
最佳男配角:孫飛虎,獲獎。
最佳男主角:古月,提名。
最佳錄音:李振鐸,提名。
最佳化妝:郭珍、劉曉紅,提名。
2、1990年「第1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開國大典》,獲獎。
最佳男主角:古月,獲獎。
最佳男配角:孫飛虎,獲獎。
3、1990年「1989-1990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優秀故事片:《開國大典》,獲獎。
4、1990年「第12屆長影「小百花」獎」
優秀故事片:《開國大典》,獲獎。
優秀故事片男主角:古月,獲獎。
優秀故事片男配角:孫飛虎,獲獎。
優秀故事片編劇:張天民、張笑天、劉星、郭晨,獲獎。
優秀故事片導演:李前寬、肖桂雲,獲獎。
4. 電影《開國大典》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人民當家做主
5. 開國大典這個電影主要講了什麼
影片介紹編
1948年年底,毛主席、黨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揮了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鄉親們在歡慶勝利。毛主席、朱德、劉少奇等領導人來到鄉親們中間。此時的蔣介石官邸在舉行聖誕夜宴會,國民黨要員們木然地聽著張群宣讀蔣介石的《新年文告》。我軍在三大戰役中不斷取得勝利,國民黨軍隊連連受挫,蔣介石迫於形勢,推出李宗仁作代總統。為了保護古城北平,毛主席、黨中央多次做國民黨將領傅作義的工作,希望他率軍起義,和平解放北平。經過大量的工作,傅作義終於認清形勢,順乎民意。蔣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飛離南京。但他完全拋開了李宗仁,對重要文件和人員進行了安排。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揚秘密訪華,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熱烈歡迎。一個月後,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我黨政機關遷移北平後,蔣介石更加不安。被噩夢驚醒後的蔣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舉行閱兵式。接著周恩來與張治中開始了國共和談,進展甚微,毛主席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打響了渡江戰役,百萬雄師渡過了長江天險。南京解放,人民解放軍佔領了總統府。鄧小平和陳毅進入南京,並制定了《入城守則》。蔣介石最後一次拜別蔣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號,悄然離開了大陸。進入北平後,毛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了起義將領程潛,也接待了湖南來的老鄉,為開國大典做了最後的准備工作。9月30日,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時,毛主席在神聖的禮炮聲中,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們歡聲雷動,整個廣場沸騰了。
6. 觀看以紅色為主題的電影意義
通過觀看紅色影片,讓我們記住幸福生活來的不易,是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給我們換來的,特別是,抗美援朝紀錄片讓我們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不容易。
紅色影片有:
1、建黨偉業
《建黨偉業》(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運動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益、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該片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大體上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及中共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該片於2011年6月15日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最終票房約為4.12億元人民幣。
7. 《開國大典》影評
本片獲得1990年第10屆金雞獎最佳影片。
電影講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故事。電影分為兩部分講述,一部分是描寫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方的行動,一部分是描寫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方行動。影片的以重大歷史事件為主要場景,走馬觀花般的將1949年大半年的歷史事件展現出來。其中主要有平津戰役、淮海戰役的戰果,渡江戰役的勝利,解放軍解放上海、北平、南京,等等。影片內容就是歷史史實,具體內容不重復了。
關於這部電影,我也沒什麼可說的了,因為本片已經不是第一次看了。具體看了多次,我也記不清了,電視上、電影院中、電腦上,從小時候一直到現在,至少也看過十遍了。總之,本片我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電影院與爸爸一起看得。那是媽媽單位發得電影票,不看就作廢了。為了看完它,只好選擇了這部當時就已經在學校看過的電影。看到最後實在不想看了,就跟爸爸一起回家了。多麼美好的記憶啊!看來,電影不僅是電影那麼簡單,因為某些電影對某些人會有著特殊的意義。
至於電影本身,沒什麼可說的,它完全可以當作歷史教科書看。劇情很平實,就是一部流水賬;節奏也稍顯緩慢,不太引人入勝;結構上也有些瑕疵,部分場景轉換太突兀。中國電影的弊病在本片中顯露無疑,簡單的說就是編導們對細節處理得不好。影片道具、服裝、布景等方面,以及音樂倒是符合故事背景,沒有太大的缺點。總之,本片作為一部獻禮電影,一部動用國家力量拍攝的巨制,在技術方面雖然不算突出,但還是合格的。現在來看,本片還是有著同題材電影《建國大業》所沒有的優秀之處。
演員方面更是無話可說,因為本片主要角色都是特型演員。什麼是特型演員?網上的定義是:特型演員是中國大陸電影的一種現象,指的是出於「重現當年情景」的需要,用一個固定的,與某個偉人面貌相似的演員飾演其在影視劇作品中的角色。他們不但享有特殊待遇,而且由於揣摩角色日久,往往被視為偉人的化身。因此對這類演員的挑選也特別嚴格,對他們從事可能影響形象的活動也多有限制。因此,古月、孫飛虎、盧奇等等眾人們的演技就不需評說了,沒有意義。
總結一下。本片是一部又紅又專的主旋律電影,獲得金雞獎是很正常的,不獲得才是不正常的。只是,本片真的不好看,太像教科書了,拍電影不能這么拍嘛!我也很佩服自己,這部將近三個小時的電影,我又重看了一遍!
8. 怎麼評價電影《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以其恢宏的視角完美再現了偉大祖國建國的歷程,全劇收放自如,恢宏大氣,伴隨著凱旋的輕松節奏將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場景展現。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戰爭影片。
該劇有三大亮點,讓人不得不說:經典場景渲染至極,典型人物塑造無解,情節推動節奏帶感。
電影在情節的處置上乾脆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該刪減則刪減,保留重要節點,完全掌控力故事主脈絡,開國。開國不僅僅是軍事上勝利,更要有政治上的優勢。電影既沒有一味偏向軍事斗爭三大戰役,也沒有過分搞政治忽略軍事,而是讓政治軍事兩手抓,相輔相成,讓人看的更有味道。軍事的每一次成功都是政治的促進,政治的優勢累積又吹響了軍事的勝利號角。不吹不擂實實在在,讓人沉浸在其中,與偉人共創歷史。
電影越老越彌堅。這樣的電影,最有代入感,也最讓人帶感情。看完,回味無窮。
9. 開國大典的主題
本文記敘1949年10月1日15:00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誕生的無比自豪、激動、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