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安娜保羅鼠疫是哪個電影

安娜保羅鼠疫是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6-24 06:59:22

『壹』 一個美國恐怖電影名字

《身後事》:生死之間的困惑

名不見經傳的女導演阿格尼茲卡.沃特維茲-沃斯洛的處女作《身後事》,講述的是一個出車禍的年輕女人在生死之間迷離徘徊的故事。對生的渴望對死的恐懼讓她一度掙扎抗拒,而殯葬師艾略奧特以非同尋常的手段為她「解決」了這個問題。

死亡是令人恐懼的,因此以死亡為主題的影片總是帶有陰郁、迷惘、恐怖和詭異等色彩的。關於這個問題演繹得最溫情脈脈而又最出人意表的大概要數《靈異第六感》了,之後的《小島驚魂》走得則完全是恐怖驚悚路線,而《身後事》則是介於二者之間的作品,看似探討生死層面的倫理問題,實際最後又落腳到了驚悚懸疑之上。

死亡的意義就是讓人知道生的價值,這是影片所給出的答案,同時也提問。這個問題恐怕只有一少部分經歷生死之事然後又倖存下來的人才能深切地體會到,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是懵懵懂懂地活著的,在死亡來臨之前的相當長的時間內根本不必去考慮這個問題。所以影片中的安娜(克里斯蒂娜.里奇)面對「死亡」時表現出的恐懼和難以置信其實正是大多數人的心理寫照,因為在這之前毫無准備。影片對節奏的把握和對氣氛的營造相當出色,圍繞安娜對生的渴望傳遞給觀者一種無奈的感覺,讓人輕而易舉地認為這就是一個已經脫離了軀體的靈魂在生死之間來反省生命的價值,以求靈魂的安歇。影片中殯儀館的色調都是灰暗和冰冷的,唯獨安娜身上的那件衣服是鮮紅的,這其中蘊含的寓意不言而喻。安娜對生的依戀和對死的無奈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認同感。這一點和《可愛的骨頭》最後所想表達的思想有些類似。我相信影片的題旨是這樣的,但是達到這個目的手段不止這些,更暴戾更邪惡的還在其後。

正當我們以為這是一個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單純探討生死玄機問題的影片時,利亞姆.尼森扮演的殯葬師摘下了他偽善的面具,於是影片前面所設置的層層懸疑有了用武之地,這原來
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邪惡故事。安娜先前的懷疑是正確的,她並沒有死,只不過殯葬師高超的演技讓她不得不相信了一切。接下來的是一個美麗的裸體的但又虛弱而孤立無援的女子如果面對一個異常邪惡和強大的對手的故事,故事的結果也是壓抑的,就如安娜躺在棺材裡摳抓棺材板一樣生出令人窒息的感覺。

對於一部處女作能夠達到這樣的水準已經相當不錯了,只是影片可能存在著不少令人困惑的地方。其一,殯葬師艾略奧特的動機是什麼?個人認為在小男孩身上可以找到答案。開頭不久小男孩就遭到了同學的欺侮,然後是講述他對幾只小雞的關愛,直到最後他突然把一隻小雞活埋掉!小男孩的遭遇和對那隻小雞的態度就能窺見艾略奧特行為的根源,恐怕男孩的所有行為都是艾略奧特童年的縮影,這也是唯一可以解釋艾略奧特行為的原因了。其二,影片最後保羅是否真的挖出了安娜?還是他的幻覺?其實即便他真的救出了安娜也被艾略奧特所破壞,最後的一幕已經道明了一切。

本片懸念設置得非常好,始終處於讓觀者懷疑安娜是生還是死的疑問中,當我們懷疑她的確沒死的時候,所有的證據都表明她是死了,而當我們認為她的確是個死人的時候,突然峰迴路轉真相大白,她還活著!這種生死之間的困惑不但是安娜的,同時也是讓我們困惑的。影片前半部的氛圍是無奈,而後半部分的氛圍變成了絕望,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安娜的詭異遭遇。

『貳』 哪位大神有急速逃脫2018年上映的由 克里斯蒂安娜·保羅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急速逃脫Steig.Nicht.Aus!》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jf6aWQVyf9CeVXhY-7Bw

提取碼:yj

《急速逃脫Steig.Nicht.Aus!》

導演:克里斯蒂安·阿瓦特

編劇:克里斯蒂安·阿瓦特、阿爾貝托·馬里尼

主演:克里斯蒂安娜·保羅、亞歷山大·約瓦諾維奇、漢娜·赫茨施普龍、沃坦·維爾克·默林

類型:驚悚、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德國

語言:德語

上映日期:2019-10-12(中國大陸)、2018-04-12(德國)

片長:109分鍾

又名:別下車、Don't.Get.Out!

卡爾是一名建築商人,某天送兒女上學時突然接到一通陌生電話,說車上安放了炸彈,一離開座椅炸彈就會爆炸,如果報警就搖控炸車。狹小的車內空間頓時將三人的不安和緊張感無限放大…中途劇情緊湊反轉不斷,而警察調查結果竟將犯罪嫌疑人鎖定為卡爾自己,隨著時間流逝,卡爾面臨即將失去所有財富、性命甚至家庭的多重危機將如何解決?最終結局又會出現怎樣的反轉?

『叄』 如何評價兩大女神布萊克、安娜主演的驚悚電影《一個小忙》

驚悚懸疑電影《一個小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雖然在國外的口碑趨向於兩極化,但是它從各個角度來說,都是值得推敲的一部電影,情節曲折飽滿,情感細膩值得思考,畫面感簡潔明了,能夠突出劇情的要點所在,兩大女神的表現,在劇中也是可圈可點,能夠全方位詮釋人性的善與惡。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驚悚懸疑的劇情還是很受歡迎的,因為這樣的劇情更值得推敲,能夠帶來頗多的樂趣,也能讓人看透善惡,在這場博弈中,大家在快節奏的劇情中,需要慢慢琢磨誰是誰非。

『肆』 電影《身後事》到底想說明的是什麼,安娜真的死了嗎

我的推斷是沒死,並且男主角也是被Eliot殺死的。
證明:
1.女主角能夠活動,而片中同一房間的一個老太太死屍和一個警察弟弟的死屍卻不能活動。女主角如果真的死了,那也應該是靈魂活

動,而肉體不能動,影片中卻沒有同時出現過2個女主角的場景;
2.影片中後期有個Eliot給警察弟弟化妝的細節,Eliot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在警察弟弟臉上胡亂塗抹,這也反映了Eliot是精神病患

者;
3.中期,女主角偷了鑰匙後,逃跑未遂之後在電話房間,Eliot引導女主角照鏡子,女主角對鏡子上呵了一口氣之後,鏡子里的影像

變得顏色鮮明起來,Eliot立刻用手帕將鏡面的水汽擦掉了。並且,照鏡子過程中,Eliot一直避免在鏡子中出現。這間房裡的鏡子和

電話都是做過處理的。
4.最後一刻,女主角躺在棺材中,Eliot給她照鏡子,而這面小鏡子是沒做過處理的,女主角的影像就非常鮮活,因此女主角知道自

己沒有死,但是已經遲了。
5.埋葬完女主角後,Eliot將女主角的照片貼上牆,你可以發現牆上其他人的照片都是睜大眼睛的,由此可以肯定,那面牆上的所有

人都是躺在棺材的最後一刻才發現是Eliot欺騙了自己。並且,同時背景音里全是這些人的驚呼。
6.男主角最後躺在化妝台上,很明顯是被Eliot刺穿肺部或者是肝臟而死的。如果是男主角在進殯儀館之前就死的話,Eliot沒必要對

男主角穿刺!並且穿刺之後,男主角立刻就不動了,前後對比就能肯定,影片一直都是否定有靈魂存在的!
7.最關鍵的一點,影片第19分鍾左右,Eliot打開的箱子里,瓶子上寫的是「hydronium bromide」,這是水合氫溴化物鎮靜劑,是

Eliot一直給女主角注射的鎮靜劑!!這一點,影片從一開始就交代清楚了,只不過一些不懂英語的人沒有留意就放過去了,之後還

要寫一些自覺有深度的所謂「影評」來體現自己的深刻。

『伍』 請給出《鼠疫》的內容簡介、人物性格分析以及作品現實意義

長篇小說《鼠疫》的作者阿爾貝·加繆是法國現代著名存在主義文學家,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金的獲得者。他在1913年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他的父親生於阿爾薩斯,從小失去父母,曾多次逃離寄養的孤兒院,長大後在阿爾及利亞當農業工人,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不久,在對德作戰中受傷身亡,當時加繆還不滿一歲。加繆繼《鼠疫》之後,曾計劃在另一部長篇小說《第一人》中描寫他的父親的一生。他的母親是祖代移居阿爾及利亞的西班牙人後裔;在她的扶養下,加繆在貧困的阿拉伯居民中間長大,對他們的處境始終懷有深切的同情。加繆在阿爾及爾大學哲學系攻讀時,因患肺病而中途輟學。後來他和一些青年組織了一個「勞動劇團」,後因准備上演一出以西班牙礦工罷工遭到鎮壓為主題的戲劇,被殖民當局禁演,劇團也因而解散。那時加繆開始為當地報紙寫文章,後來在阿爾及利亞的奧蘭正式從事新聞工作。1934年他參加了阿爾及利亞的法國共產黨支部,翌年脫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雖然有一段時間肺病復發,但仍參加了法國抵抗運動,繼續為反對法西斯撰寫文章。1944年巴黎解放以後,加繆擔任戴高樂派的《戰斗報》主編,1947年《鼠疫》出版前一星期,加繆正式宣告脫離這份報紙。後來他除了從事生平嚮往的戲劇活動和寫作外,長期為巴黎大出版商米歇爾·伽里瑪挑選文藝作品。戰後初期,他與當時在西方思想界和文學界影響極大的存在主義作家讓·保羅·薩特曾一度過從甚密,但加繆始終否認自己屬於這一派,認為他對一切問題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不屬於任何派別體系。1946年他發表了論著《反抗者》以後,受到薩特的批評,兩人之間展開了一場論戰,曾轟動一時。1960年春,加繆乘坐伽里瑪駕駛的汽車出遊時,翻車身亡,時年四十七歲。
《鼠疫》這部以象徵手法寫出的哲理小說,與作者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局外人》(1942年發表)問是加繆最重要的代表作,均被列為現代世界文學名著。《鼠疫》創作思想開始醞釀的時期,是在1940年巴黎被德國法西斯佔領以後。加繆當時已打算用寓言的形式,刻劃出法西斯像鼠疫病菌那樣吞噬著千萬人生命的「恐怖時代」,像十九世紀美國作家麥爾維爾的小說《白鯨》那樣,通過一條大鯨魚的凶惡,寫出時代的災難。1942年加繆因肺病復發,從炎熱的奧蘭轉移到法國南部山區帕納里埃(後來作者在《鼠疫》中以帕納盧作為一位天主教神甫的姓名)療養,不久英美盟軍在阿爾及利亞登陸,德軍進佔法國南方,加繆一時與家人音訊斷絕,焦慮不安,孤單寂寞,這種切身的體會使他在《鼠疫》中描寫新聞記者朗貝爾的處境時,特別逼真動人。在加繆看來,當時處於法西斯專制強權統治下的法國人民--除了一部分從事抵抗運動者外--就像歐洲中世紀鼠疫流行期間一樣,長期過著與外界隔絕的囚禁生活;他們在「鼠疫」城中,不但隨時面臨死神的威脅,而且日夜忍受著生離死別痛苦不堪的折磨。加繆在1942年11月11日的日記中,曾把當時橫行無忌的德軍比為「像老鼠一樣」;在另一篇日記中,他這樣記下當時的情況:「全國人民在忍受著一種處於絕望之中的沉默的生活,可是仍然在期待……」值得注意的是,加繆在小說中用細致的筆觸寫出了他的同代人在面臨一場大屠殺時的恐懼、焦慮、痛苦、掙扎和斗爭之際,特別是刻劃了法國資產階級在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浩劫的過程中,在思想上和感情上發生的巨大而深切的震撼。盡管加繆按照習慣,避免直接描寫法國社會,假借北非地中海濱海城市奧蘭作為發生鼠疫的地點,但我們從這座商業昌盛,物質文明發達,但市民精神空虛,以尋歡作樂來消磨人生的城市,不難看出這是法國社會的一個縮影。
從《局外人》到《鼠疫》,加繆表現了一些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世界是荒謬的,現實本身是不可認識的,人的存在缺乏理性,人生孤獨戰國時儒分為八,孟、荀兩派較重要。漢武帝獨尊儒術,遂,活著沒有意義。因此,加繆雖然再三否認自已是存在主義者,西方文學史家仍然把他列為這一流派的作家。加繆自己曾這樣說:「《局外人》寫的是人在荒謬的世界中孤立無援,身不由已;《鼠疫》寫的是面臨同樣的荒唐的生存時,盡管每個人的觀點不同,但從深處看來,卻有等同的地方。」在《鼠疫》這部後期代表作中,表現了作者的思想有一定的改變。《局外人》的主人公莫爾索和《鼠疫》中的主人公里厄醫生面對著同樣荒謬的世界時,態度就完全不同:莫爾索冷淡漠然,麻木不仁,連對母親的逝世以至自身的死亡都抱著局外人的態度;里厄醫生在力搏那不知從何而來的瘟疫時,雖然有時感到孤單絕望,但他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就是跟那吞噬千萬無辜者的毒菌作斗爭,而且在艱苦的搏鬥中,他看到愛情、友誼和母愛給人生帶來幸福。里厄醫生不是孤軍作戰,他最後認識到只有通過一些道德高尚、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的人共同努力,才能反抗肆無忌憚的瘟神,人類社會才有一線希望。
加繆堅持個人主義的立場,認為個人應置於一切的首位;但在發現強調「個人絕對自由」的存在主義並不能解決資產階級社會生存的矛盾時,加繆終於回到傳統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中去尋求解答他一直在苦思冥想的「人類的出路在何處」的問題。
《鼠疫》的作者雖然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但能形象地反映他那個時代的人一些深刻的矛盾。這部小說在藝術風格上也有獨到之處,而且全篇結構嚴謹,生活氣息濃郁,人物性格鮮明,對不同處境中人物心理和感情的變化刻劃得深入細致;小說中貫穿著人與瘟神搏鬥的史詩般的篇章、生離死別的動人哀歌、友誼與愛情的美麗詩篇、地中海海濱色彩奇幻的畫面,使這部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

『陸』 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編劇:貝爾納多。貝托魯奇、弗朗哥。阿爾卡利導演:貝爾納多。貝托魯奇攝影:維多里奧。斯托拉德主演:馬龍。白蘭度、瑪麗婭。施奈德獲獎紀錄:榮獲1973年紐約影評協會最佳男演員獎禁級:XXXXX [劇情]保羅是一位年近五旬的美國作家,定居巴黎。保羅寫作成績平平,生活上偏又遇到了意外的打擊,他娶了一個小旅館的老闆娘作妻子,妻子因為有外遇而自殺身亡。於是,保羅離開小旅館,到一座公寓里租一間房子住。在那裡,他遇見了一位叫讓娜的姑娘。讓娜即將同一位電視導演結婚,因為不願與母親擠在一套簡陋的房子里,也來這里租房。

年輕美麗的讓娜,渾身散發著一股誘人的青春氣息。保羅和讓娜一見鍾情,互相吸引。僅僅幾句簡單的交談,兩人便不顧一切地抱在一起,瘋狂地接吻,並且像野獸一樣迫不及待地在房裡的地板上做起愛來。未經整修的房間布滿塵埃,除了幾件破爛傢具,一無所有。保羅和讓娜為便於經常幽會,商定共同租下了這所房子。

第二天,讓娜急急忙忙地從未婚夫的拍片現場趕到旅館。保羅對她說,他們彼此不需要了解對方的身世,甚至連名字也不用詢問,他們相聚只為做愛。讓娜對此深表贊同。因為她也是為了尋求性刺激才來這里的。這種刺激一旦結婚就得不到了。在保羅看來,性愛是擺脫煩惱的惟一良葯。於是,旅館就成了他逃避現實的一個孤島。這對忘年的男女沉湎於這個與世隔絕的房間里,肆意狂歡,享受著性愛的快樂。不過,保羅雖然每天沉醉於性愛帶來的快感中,但卻不能隔斷往事的記憶,這使他痛苦不堪。他回想起同岳母的爭論,岳母曾執意請牧師出席女兒的葬禮,這讓保羅怒不可遏,因為他認為宗教最偽善。他又回憶起在妻子遺體旁痛哭的情景。失敗的婚姻和孤獨的境遇使他變得頹廢和沮喪,而此時,讓娜似乎成了他惟一的救命稻草,於是,他抓緊不放。

讓娜每天准時赴約,甘願忍受他的種種變態行為,但卻拒絕同保羅結婚。在讓娜看來,同保羅的艷遇只是她尋求刺激的一種手段,但在骨子裡,她並不愛他。終於,讓娜對幽會產生了厭倦,便開始設法擺脫保羅,但保羅卻不想結束。保羅把安娜拖到一家舞廳,裡面正在舉行探戈舞大賽。他們進門後胡跳亂舞,丑態百出,干擾了正在進行的比賽,最後,保羅和讓娜被評委們轟了出去。

出門後,讓娜告訴保羅,她就要結婚了。保羅仍死纏不放。讓娜掙開保羅毅然離去,保羅竟一直追到讓娜的家裡。被逼無奈的讓娜用父親的手槍打死了保羅。對於讓娜來說,保羅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男人,因為直到這個時候,她還不知道保羅的名字。

[焦點]由於色情內容和自然主義的表現手法,本片首先在導演貝托魯奇的祖國義大利遭到抵制。在當年舉辦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只放映了影片的片斷。隨後輿論界便開始抵制這部「淫穢」的影片。根據猥褻語言和行為的法律,影片在義大利被起訴。在義大利當局和教會看來,《巴黎最後的探戈》是在教唆人們傷風敗俗,為通行的道德倫理觀念所不容。

雖然影片在義大利遭到冷遇,但在美國卻引起了轟動。影片先是在林肯文化中心舉行了世界性的首映式,接著又作為壓軸戲拉下了第十屆紐約電影節的帷幕。

[背景]執導本片的貝爾納多。貝托魯奇是義大利繼費里尼之後最引人矚目的大師級電影導演,被西方電影界認為是「60年代義大利新一代導演中最有才華和最出人意料的一位」。貝托魯奇於1940年生於義大利帕維亞,他的父親是一位詩人,在父親的影響下,貝托魯奇也喜歡做詩,1962年,貝托魯奇22歲時就出版了一本詩集,並獲得了詩壇大獎。20世紀60年代初,21歲的貝托魯奇跟隨著名的帕索里尼進入電影界,作為帕索里尼的助手,協助拍攝了《迷惘的一代》(1961)。貝托魯奇是一名意共黨員,作為義大利「政治電影」的開拓者之一,拍攝過一系列反映普通人生活及工人階級斗爭的影片。如《蜘蛛策略》(1970)、《1900年》(1974)等。其中,拍攝於1964年的《革命之前》是其代表作品。這部影片的抒情性、印象性和散文性的敘事風格,使他贏得了「電影詩人」的桂冠。

貝托魯奇注重對人物的心理分析,善於描寫人在特定環境下的內心矛盾,並且賦予一定的社會性。如《隨波逐流的人》(1969)一片,即以精巧優美、筆觸細膩的藝術風格,成功地再現了30年代義大利病態的社會氣氛和處在「危機與混亂」狀態下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進而折射了當代義大利的社會現實,被認為是反映義大利現狀的一幅現實主義的壁畫。

受導師帕索里尼的影響,貝托魯奇也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融入了他的創作。除《巴黎最後的探戈》外,他拍攝的《月亮》(1979)表現一個母親為了挽救因吸毒而墮落的兒子,竟與之發生了亂倫關系,甚至提出要以「異性之愛」去醫治青少年受傷的心靈。貝托魯奇的這種對社會生活所做的畸形反映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這兩部電影也因此成了貝托魯奇最有爭議的作品。

20世紀80年代,貝托魯奇開始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東方。1986年,他來到中國,拍攝了著名影片《末代皇帝》,之後又在不丹拍攝了《小佛》、在摩洛哥拍攝了《遮蔽的天空》,從而完成了他夢想中的「東方三部曲」。20世紀90年代以後,貝托魯奇鮮有作品問世,十餘年中僅拍了兩部小品式的作品:《偷香》(1996)和《圍困》(1998)。

在《巴黎最後的探戈》中扮演男主人公保羅的是美國著名演員馬龍。白蘭度。馬龍。白蘭度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影壇「叛逆一代」的代表人物,他於1924年4月3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多年來,馬龍。白蘭度以《碼頭風雲》、《野小子》、《慾望號街車》、《教父》和《現代啟示錄》等片在影壇上獨領風騷,為觀眾建立了一種風格、一種特性、一種典範。他是一位「方法派」表演大師,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既是魅力十足的男性性感象徵,又有令人稱道的出色演技。但隨後他沉寂黯淡了10年,當人們以為他將一蹶不振時,他卻如傳說中的火鳥神話般復活,並開始了他電影生涯中第3個輝煌的10年。

馬龍。白蘭度曾7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其中兩次奪標。一次是因主演卡贊的名片《碼頭風雲》;另一次則是應導演科波拉之邀,在《教父》(1971)中扮演黑手黨魁維多。格里昂。由於他將一個義大利5大家族之一的首領塑造得既充滿陰郁可怖的兇殺氣,又富有凄切悲涼的人情味,而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在《巴黎最後的探戈》里,馬龍。白蘭度塑造的境遇不佳、心緒惡劣的美國中年男子的形象,與他之前扮演的所有角色都大異其趣。尤其是一段敘述童年生活的戲,白蘭度的表演自然鬆弛,極為精彩。他躺在地板上,用粗俗的俚語喃喃述說著童年往事,台詞也是白蘭度即興發揮的。不過,拍攝這部電影對白蘭度來說並不是一段愉快的經歷,拍完此片後,白蘭度曾一度抱怨感覺很糟糕,因為貝托魯奇毫不客氣地把已人到中年、身材微微發福的白蘭度做愛的場景拍得很難看。

擔任本片攝影的是貝托魯奇的老搭檔、攝影大師維多里奧。斯托拉羅,他曾因《現代啟示錄》(1979)、《赤色分子》(1981)和《末代皇帝》(1987)而三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

[欣賞]《巴黎最後的探戈》是導演貝托魯奇第一部獲得商業成功的通俗影片。影片具備了許多吸引大眾的要素:性、暴力、明星效應、神秘感、偷窺欲和奇遇等。盡管許多宣傳都把它看作是一部性電影,但導演貝托魯奇卻認為,《巴黎最後的探戈》並不是一部色情影片,它只是一部關於色情的電影。盡管男女主人公的最初相遇有浪漫的影子,但我們很快便看到兩人的真實關系:憂郁、殘酷和絕望。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西方社會里,人的思想反而變得空虛,人與人難以交流溝通,神經脆弱的現代人的孤獨感揮之不去。於是,他們把解脫的希望寄託在歇斯底里的發作和瞬間的快感上。如果說,以前的西方電影大師把存在主義作為人的終極追求,讓空虛無聊的主人公通過性發泄而獲得精神滿足的話,那麼到了《巴黎的最後探戈》,就連這一點兒追求也喪失了,而對於保羅和讓娜來說,就連性愛也是空虛的。其實,貝托魯奇講的不僅僅是一個駭人聽聞的浪漫愛情故事。影片的深意在於通過對這對不同尋常的戀人的行為和心理描繪,深刻剖析了現代人的迷惘心態,反思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對現代人的精神苦悶進行深入探索。

貝托魯奇以懾人的真實感描繪了讓娜和保羅這對年齡懸殊的男女之間充滿原始野性的性關系。除此之外,電影還設計了另外兩種輔助關系,為全片主題提供了一種和弦。讓娜已經和電視導演湯姆訂了婚,他們相親相愛,並一起設想著美好的未來。保羅的妻子不久前自殺身死,保羅仔細回顧了他們的共同生活,發現那是一次失敗的婚姻。通過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貝托魯奇對家庭和性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對虛假的浪漫愛情進行了有力的抨擊。

另外,讓娜與保羅的關系也是貝托魯奇對20世紀60年代電影激進傾向的一個最好的評注。影片中幾次出現湯姆拍戲的場面,而湯姆的打扮酷似「新浪潮」的旗手特呂弗。作為一名導演,湯姆獻身於一種政治真實電影。他帶著攝制組跟拍讓娜,即興拍攝讓娜與他的浪漫鏡頭。對湯姆而言,生活就是電影,電影就是生活。扮演湯姆的讓—皮埃爾。萊奧是特呂弗「安托萬」系列自傳體影片的明星。貝托魯奇通過對他的選用,將對電影風格和生活方式的批評合為了一體。

貝托魯奇是一位擅長剖析人物心理的電影大師,他對影片中人物的剖析,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我剖析。拍攝《巴黎最後的探戈》時,貝托魯奇正處於思想極度頹廢的狀態中。1968年,席捲歐洲的左翼文化運動雖已過去3年,但它的影響卻不能一下從人們心裡驅散。在這樣一個動盪的年代,有人在搖滾樂中尋找刺激,有人在個人情感中徘徊,也有人在苦苦地思索。貝托魯奇則通過影片抒發自己壓抑的情感,《巴黎最後的探戈》恰似雙面鏡,一方面從宗教道德上折射出保羅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凸現出導演的「自我」靈魂。

影片最後一場戲堪稱是全片的點睛之筆。無奈的讓娜向保羅開了槍,臨死前,保羅蜷曲在陽台上,把嘴裡的一塊口膠粘在欄桿上,閉上了眼睛,那姿勢,如同母體中的胎兒一般,彷彿終於得到了解脫的保羅又回到了母體,完成了人生的輪回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956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929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937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663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656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29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572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995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1048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1109